海神之矛作戰反恐戰爭的一部分 阿伯塔巴德 伊斯蘭瑪巴德 賈拉拉巴德 巴格拉姆 北阿拉伯海一張巴基斯坦的地圖。賓·拉登遭擊斃的地點位在阿伯塔巴德(34°10′9″N 73°14′33″E / 34.16917°N 73.24250°E / 34.16917; 73.24250),它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以北55公里(34英里),距離賈拉拉巴德機場269公里(167英里),距離巴格拉姆機場373公里(232英里)。而從巴格拉姆飛行至北阿拉伯海附近,則約有1370公里(850英里)之遠。(以上數據單純是指兩地點的直線距離,而實際行動的距離則會明顯地拉長。 )日期2011年5月2日巴基斯坦標準時間(UTC+5)凌晨1點地点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比拉爾市鎮奧薩瑪·賓·拉登的藏身住宅结果
特種部隊擊斃了高價值目標人物奧薩瑪·賓·拉登,以及他的一名孩子、信使以及信使的男性親屬,此外還有另一名未確定性別的相關人物死亡[51]。美軍直升機則因故迫降於住宅的庭院,最後由美軍自毀以湮滅重要情報。参战方
基地组织賓·拉登的支持者
美国:
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海豹六队)
美军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
中央情報局指挥官与领导者
奧薩瑪·賓·拉登 † 阿布·艾哈邁德·庫威蒂 †
巴拉克·歐巴馬 威廉·麥克雷文兵力
22名支持賓·拉登的人士(這裡指躲藏處的住戶,也包括兒童在內)
23名海豹突击队隊員6架经隐身改装的黑鹰直升机1隻比利時馬利諾斯牧羊犬(軍犬)伤亡与损失
5人遭擊斃17人遭到逮捕(3人受傷)哈姆扎·賓·拉登逃脫
無人傷亡1架直升機墜毀
官方對這次作戰行動的正式代號為「海神之矛行動」,其中「海神之矛」是指由尼普頓手持的三叉戟[7];它也出现在特種作戰資歷章(Special Warfare insignia)的图案中,三叉戟的三個分叉分別象徵海豹部隊同時具有海上、陸上以及空中執行任務的能力。
目標
编辑
美聯社援引兩名美國官員的說法,指稱這次行動是「一個擊斃或逮捕的任務,因為美國不會殺害手無寸鐵且試圖投降的人」,但報導中也說:「很顯然,從一開始那些牆壁後方的人士並沒有打算投降。[52]」美國國土安全委員會(United States Homeland Security Council)的白宮反恐顧問约翰·欧文·布伦南,在這次襲擊之後發表聲明說:「如果我們有機會還是會讓賓·拉登活下來,但前提是他沒有發出任何危險訊息,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便會當場逮捕他。[53]」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萊昂·帕內塔在接受《PBS NewsHour》採訪時表示 :「(任务中的)授权是殺死賓·拉登……当然根據交戰法則(Rules of engagement),如果他當時举手投降,並且沒有任何威脅,那麼就会逮捕他。但是他們有完全的授权可以擊斃他。[54]」
然而,一名未具名的美國國家安全部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說:「『這是一個击毙任務』,且明確地不希望在巴基斯坦境內逮捕到一個還活著的賓·拉登。[55]」另一個來源則指出這是個指定「击毙」的任務,而不是單純的「逮捕」行動。消息中提到「情報官員在選定參與任務訓練的特種部隊人員數個星期後,告知這些成員說:『我們認為我們已經找到了賓·拉登,而你的工作就是要殺了他。』」一名官員則回憶說,當海豹部隊聽到這則訊息時開始歡呼[56]。
戰術規劃
编辑
在對位於巴基斯坦的躲藏建築物進行詳細的情報收集後,自2010年9月開始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便開始多次會見其國家安全顧問,同時2011年1月中央情報局首次向时任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JSOC)指揮官的威廉·麥克雷文海軍中將提到該棟建築物的存在。麥克雷文認為派遣突擊部隊襲擊的方式十分簡單,但他關心巴基斯坦之後可能的反應。不過基於這項資訊,威廉·麥克雷文邀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的隊長與中央情報局團隊於維吉尼亞州蘭利中央情報局情報中心討論。最後由這名代稱「布萊恩」的隊長主持的小組於蘭里中央情報局的情報中心成立,另外還邀請另外6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的人員共同計畫襲擊任務[57]。
這時除了以直升機搭載的方式展開進攻的方案外,另一種方案則是在美國情報官員的導引、由匿蹤轟炸機B-2幽灵式展開攻擊。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部分高層也曾建議展開聯合作戰行動,建議「在任務發起前幾個小時會合巴基斯坦的情報特工,之後針對住宅展開美巴合作的聯合突擊行動」,或者是直接與巴基斯坦軍方合作展開聯合行動,藉此還能避免發生相關的國際主權爭議,但這項行動很快就被規畫者否決了[58]。原因之一是歐巴馬認為巴基斯坦政府和軍隊不能夠信任,擔心巴基斯坦方面可能會事先為針對賓·拉登的作戰行動發出警告,導致賓·拉登或他的同夥能夠即時因應即將發生的襲擊。一名總統高級顧問告訴《紐約客》說:「真的對於巴基斯坦能否守住這個秘密一秒感到信心缺乏。[57]」在為了能夠保障作戰任務的安全性為前提之下,因此美國情報和軍事官員建議行動前應該避免讓巴基斯坦知悉突襲行動的策畫,也盡量排除與巴基斯坦官方的相關接觸。另一種方案則是藉由遠端操控無人駕駛飛機,隱密地對該棟住宅展開攻擊。利用無人駕駛飛機的方式很快因計畫的缺失遭到了否決,一來無人飛機所能搭載的火力十分有限,再來則是因為該藏身處的位置位在「巴基斯坦的國家首都防空攔截區」內,因此這方案在中途遭到巴基斯坦軍方打斷的機率極高[43]。
3月14日時,歐巴馬首次召開了國家安全會議以擬定有關的行動計劃草案。之後在襲擊之前的6星期中,「許多種可能的行動執行方式」陸陸續續提交給國家安全會議,且「在接下來的數週鉅細靡遺地討論」各個方案的可能性[59]。然而巴拉克·歐巴馬擔心如果花費太久時間的話在巴基斯坦的特遣部隊便會先被發現,因此希望能夠盡快討論出結果並著手進行。此外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和其他軍方官員表示,他們對於賓·拉登是否真的躲藏在該建築中感到懷疑,同時也對於是否值得派遣特種部隊襲擊該地也有所保留。最後會議結束時,巴拉克·歐巴馬比較傾向展開轟炸的方式,並指派2名美國空軍人員對於這一方案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60]。
然而中央情報局一直無法排除在躲藏處的下方還存在一個完善的地下掩體的可能。假設這個掩體存在的話,则有可能要投下近32枚910公斤(2,000磅)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才能将其完全摧毀[58]。就算能夠對賓·拉登的住宅進行準確的轟炸,以這樣的彈藥量至少會導致一棟建築捲入爆炸半徑(Blast radius)之中;以這樣的計算方式來看的話,準確轟炸除了能讓目标建築物中的人死亡外,至少還會導致10幾名平民因此喪生。此外,在轟炸過後,美國仍将無法提出明確的證據來證明賓·拉登在轟炸當時的確躲藏於住宅中[59]。因此如果執行這一容易造成平民傷亡的方案,很大機率上會影響美軍反恐戰爭的形象。這些建議在3月29日的國家安全會議中提出,使得歐巴馬暫時擱置轟炸的方案[59]。相對的,他也與威廉·麥克拉文相互討論了襲擊計劃的各種方案,同時也對於麥克拉文所提出的直升機突襲計畫表示出興趣[39][61]。而在這場國家安全會議之中,同意海軍特戰研究大隊在美國近海基地的訓練設施演練,這是因為這處設施結構類似任務執行處」[58][62]。
麥克拉文一開始便計畫讓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執行任務,最後選定由其轄下藍色、金色、紅色和銀色4支主力中隊中的紅色中隊執行該次任務,該紅色中隊的總部位在維吉尼亞的漢普頓路培訓支援中心內。一名最近退伍的海軍特種部隊人員在《海軍時報》採訪中表示,之所以選擇紅色中隊,是因為他正好處於「隨時準備好前往執行任務」,也就是「沒有任何進行警戒或者部署他處」等其他任務的状态[62]。此時紅色中隊早在沒有受到大眾注意的情況之下,已經自阿富汗返回美國進駐,且該中隊的成員都能夠熟悉乌尔都语的使用且在海外已有多次跨國行動的經驗[60]。策劃小组开始并未将完整任務內容告诉中隊,而是要求它先組織一個小隊。海軍特戰研究大隊的紅色中隊很快開始了密集的訓練。一般認為海豹部隊是在4月10日以及4月18日時,分別於北卡羅萊那州和內華達州進行大型任務排演根據[57][58];不過根據《每日電訊報》報導指出,演練應該是分別在4月7日和4月13日之間,由24名海豹部隊隊員展開任務的實地驗證[63]。
然而此次突襲行動亦包含許多風險,包括需要大量的事前準備和訓練才能實現任務目標。同時由於「訓練所花費的時間以及得更深入地調查賓·拉登藏身處,將會使得數個月之間內洩漏訊息的可能性大為增加」[52]。此外,一名承擔此次作戰任務的官員也坦承當時十分擔心如果任務失敗的話,最壞情況下將會讓人聯想起1980年在伊朗人質危機中,不幸失敗的鷹爪行動;或者是在1993年的摩加迪休之戰之中,惡名昭著的黑鷹墜落後的慘況。
而負責規劃進攻戰術的籌劃小組則認為海軍特戰研究大隊在來往阿伯塔巴德的途中,極可能必須要面對巴基斯坦軍方的反擊。為此他們認為運送部隊的直升機在飛行時要盡可能安靜,且必須擁有低雷達能見度的設計。不過一方面美國曾提供巴基斯坦相關裝備以及人員訓練,使得美軍能夠有效推估巴基斯坦軍方的防守能力;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曾以提供F-16戰隼戰鬥機為條件,換取美國偵察機可以針對巴基斯坦的各個軍事基地進行持續24小時的偵查,因此當巴基斯坦空軍緊急起飛「應敵」時美國能立即警覺[60]。
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在一邊聆聽一系列會議討論話語,一邊思考這次針對賓·拉登的任務所造成的可能效應,由白宮官方攝影師彼特·蘇沙(Pete Souza)攝於2011年5月1日的白宮戰情室[64]。
4月19日時,國家安全會議的成員決定採納以特種部隊突擊該棟建築的方案。然而儘管歐巴馬已經查閱了有關直升機襲擊作戰的文件,但是他對於之後和巴基斯坦展開的談判計畫抱持悲觀的態度。同時歐巴馬要求麥克拉文保證能夠掌握進攻部隊的動態,並在有必要的時刻便得立即撤出[60]。此時海軍特戰研究大隊被指示盡量避免任何與巴基斯坦軍隊或警察部隊的接觸,並且將雙方不幸展開交戰作為最後的戰術可能解決手段[65]。為因應這一有可能發生的場面,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授權各大小戰鬥隊伍得以依照命令,前往增援並處理與巴基斯坦軍隊爆發的軍事衝突。而如果不幸有海軍特戰研究大隊的戰士遭到巴基斯坦警方或軍方逮捕時,將會由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海軍上將麥可·馬倫致電給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什法克·佩爾韋茲·卡亞尼(Ashfaq Parvez Kayani),希望能夠藉由談判的方式釋放突襲部隊的成員。此外在計畫中也增加了如果賓·拉登選擇投降的應對方案,在他投降之後海軍特戰研究大隊將會把他送到附近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Bagram Airfield)監禁[66]。
到了4月中以後,麥克拉文與海軍特戰研究大隊轉往位於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旁的阿爾法營區(Camp Alpha)展開培訓練習,在該地便有建築了一座占地約一英畝、按照所獲得的情報重建出的住宅來提供訓練[67][68][69]。其中在4月26日,突襲部隊成員搭乘波音C-17环球霸王III自歐西安納海軍航空站(Naval Air Station Oceana)離開美國,中途於位在德國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停泊後便巴直接飛抵格拉姆空軍基地,之後則於4月27日抵達賈拉拉巴德進行準備[57]。
4月28日時,由海軍上將馬倫向國家安全會議的成員解釋最終方案的內容。其中為了能夠在萬一發生「自己打出一道出口」的情況下有所因應,將會有數架CH-47直升機搭載增援部隊前往附近的地點與突襲部隊會合。在會議中歐巴馬提到在批准這次任務之前,希望能夠直接和麥克拉文進行一點討論。在談話中巴拉克·歐巴馬詢問麥克拉文自從抵達阿富汗之後,是否有發覺一些事情而讓他對於任務的成功失去信心。麥克拉文回答說他的團隊已經做好準備,只要接下來的幾個晚上阿伯塔巴德當地夜色為小月光時,便能夠為這次突襲行動提供良好的條件[57]。
4月29日上午8時20分,巴拉克·歐巴馬於外交接待大廳(Diplomatic Reception Room)召集了約翰·布倫南、托馬斯·唐尼隆以及其他國家安全顧問進行作後討論,最終允許海軍特戰研究大隊得以襲擊位在阿伯塔巴德的可疑建築[70]。不過這次原本定於隔日執行的襲擊計劃,巴拉克·歐巴馬於當天晚上得知由於當地多雲的天氣,計畫必須推遲到第2天才能夠展開行動[61]。4月30日時歐巴馬再次聯絡於阿富汗進行指揮的麥克拉文,除了期許海軍特戰研究大隊能夠有好的表現外,也感謝他們對於這次任務的付出[57]。
计划執行
编辑
入侵
编辑
美軍公布的奧薩瑪·賓·拉登藏身的三層豪宅結構圖,可以看到該宅院有高聳的混凝土圍牆環繞著[71]。
巴拉克·歐巴馬於5月1日中午1時22分,授權中央情報局局長萊昂·帕內塔對這次抓獲或擊斃賓·拉登的任務得以全盤的掌握,而也由帕內塔負責將總統所授權逮捕或者擊斃賓·拉登的指示傳遞給麥克拉文[8][57]。下午3時以後,美國總統歐巴馬邀請許多重要國家安全事務的政府官員進入白宮戰情室觀看襲擊影像。影像是由無人航空載具以夜視鏡頭進行拍攝,之後連同人位在中央情報局總部的帕內塔其影像一同傳往白宮戰情室的螢幕上;影像視角的選定主要是由位在隔壁辦公室的馬素爾·韋伯(Marshall Webb)以一台筆記型電腦選擇,而在影像播放的同時則由萊昂·帕內塔講述現在的進展情況[66]。類似的影像除了與帕內塔所在的中央情報局總部連結外,位在阿富汗當地、由麥克拉文領導的現場指揮中心也能觀看相同的影像,另外五角大廈的指揮中心以及位在伊斯蘭瑪巴德的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也監看著這次行動[57]。
在這次襲擊規劃中主要由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進行任務指揮,24名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DEVGRU)將乘坐兩架隸屬於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直升機展開攻勢[60][62][72]。然而出於美國尚未與巴基斯坦處於軍事對峙狀態的法律的因素,因此軍事人員前往巴基斯坦的任務分配與現場狀況的掌握則由中央情報局的便衣調查員負責[73][74][75]。在這次任務中海軍特戰開發小組總共投入兩個小隊的兵力[76],成員身上都配備有M4卡賓槍或HK416突擊步槍(兩者都附加抑制器[77][78])[79][80]、夜視鏡、個人防護設備(Personal armor)和手槍等。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共有「79名突擊隊員和1條狗」參與了這次行動[42],期中參與該任務的軍犬為一隻被命名為開羅的比利時馬利諾斯牧羊犬[81][82][83]。雖然迄今對於軍犬於任務中的具體命令仍不清楚,但極有可能對牠進行了嚴格的爆炸物偵測(Explosive detection)訓練[83],或者負責擔負帶領隊員追踪其他重要目標的角色[78]。而根據一份報告指出,它的任務是「跟踪任何試圖逃跑的住宅成員,並警告海豹部隊的突擊隊員有關任何巴基斯坦安全部隊的接近」[77][78]。另外軍犬可能除了警告突襲隊員可能有巴基斯坦的軍隊靠近之外,可能也擔負了尋找建築物內所有隱藏房間或者暗門的角色[57]。除了一般戰鬥人員外,也有其他相關作戰人員投入了這次的突襲任務之中,這包括有負責詢問住宅成員的語言翻譯官[77][78]、負責軍犬照顧與指揮的訓練員、操控直升機前往現場的直升機飛行員、負責戰術聯絡資訊情報收集的監控人員,以及利用高度機密的高光譜成像儀進行導航的領航員等[68]。
執行突襲任務的直升機自阿富汗東北部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Bagram Airfield)起飛,於阿富汗東部的賈拉拉巴德城市外圍的臨時指揮基地進行最後整備後,便緩緩越過邊界駛入巴基斯坦境內[84]。在隸屬於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有著「夜行者」稱號的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160th 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 Regiment)協助之下,這批特種部隊搭乘2架已經做過改良的MH-60黑鷹直升機前往住宅上空[85]。除了這2架黑鷹直升機擔負了整個突襲任務的主要部隊運輸外,另外還有3架更大體積的CH-47重型直升機作為備用運輸工具使用[56][68][69][77][78]。其中於這次任務使用的黑鷹直升機為過去從未曾公開發表的「匿蹤」版本,這使得直升機能夠更加安靜的於天空中飛行,同時也比傳統版本的設計更難以被雷達所監測到[86][87]。但也由於這款黑鷹直升機因為在匿蹤方面的設計而增加了許多額外的重量,這使得直升機操控性能受到天氣的嚴重影響,甚至其上所搭載的人員或貨物得以「每盎司」來作準確的估量[77][78]。
除了針對該棟建築展開攻勢的突擊隊外,在地面上也有因應各種情況隨時待命的特種部隊成員。其中在賈拉拉巴德和阿伯塔巴德之間的「荒涼地帶」便有2艘到3艘的CH-47直升機隊伍待命中,其中這些CH-47直升機在機身內配備有M134迷你砲機槍以及提供黑鷹直升機使用的備用燃油[78]。而在飛機上則搭載有2個小隊、至少有24名待命中處於隨時出動狀態的海豹隊員[77],而美國陸軍遊騎兵部隊也組成快速反應小組以支援海軍特戰研究大隊在兵力上的調度,這些部隊的任務是阻止巴基斯坦軍方的出現而干擾突襲計畫的進行。另外還有25名海軍特戰研究大隊以及其計畫中所搭乘的CH-47直升機部署在阿富汗邊境,能夠在緊急的時候支援突襲計畫的進行[57]。而在作戰中除了有由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所駕駛的直升機隊伍外,尚有由數架固定翼戰鬥機和無人航空載具投入隨時展開必要的支援行動[86]。美國空軍也準備了一個完整的戰鬥搜索團隊和數架救援直升機以便隨時投入戰場[86]。
這次襲擊的時間選定在幾乎沒有月光的時段展開,也因此直升機主要是藉由貼地飛行(英语:Nap-of-the-earth)的方式進入巴基斯坦,且沒有被駐守於巴基斯坦邊境的部隊發覺[59]。而之後直升機隊伍透過丘陵地形的掩護以及複合匿蹤技術的協助下,成功以貼地飛行的方式躲過巴基斯坦軍方所部署的雷達監控網;經過90分鐘的航行之後,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成功將自賈拉拉巴德海豹部隊成員運抵阿伯塔巴德上空[57]。根據任務計劃中的設定,其中第一架黑鷹直升機將會於建築物庭院的與一樓入口之間的空地上空盤旋,讓第一批海豹特種部隊的成員直接自一樓開始準備展開攻堅;與此同時,第二架黑鷹直升機將則會先在建築物東北側的院子外佈署語言翻譯官、軍犬以及其訓練員,還有4名負責警戒周遭的海豹部隊成員。緊接著第二架直升機便於屋頂上方盤旋,其上所搭載包括這次突襲行動的隊長以及6名海豹特種部隊的成員便以快速游繩的方式迅速垂降屋頂上。至此整個攻堅行動便呈現一種軍事上常用的鉗形運動型態,接著便由院子內的團隊率先對地面上的建築展開攻堅[57]。
然而當他們於目標上空徘徊時,由於實際操作當天的氣溫高度超出了預期的標準而形成所謂的「高溫高壓」環境,這讓原訂於先在庭院間停靠的直升機面臨「渦環狀態」(Vortex ring state)的環境[57][83];再加上建築物一旁高度極高的圍牆也嚴重「阻擋了旋翼往下氣流的擴散」[83][88][89][90],這些原因都讓第一架黑鷹直升機得在危險的氣流扰動下設法控制機身,最後造成該機機尾不慎「撞擊於庭院一旁的圍牆上」[76]。這次撞擊造成尾部螺旋翼(Tail rotor)嚴重損毀而無法再次使用[91],同時包括旋翼以及直升機的機身都因擠壓而出現裂痕[27][92]。不過在這架直升機「機身撞入地面的當下」,飛行員迅速將直升機的機鼻撞入泥土中「以阻止它翻轉」,也因此無論是直升機內的海豹部隊還是飛行員等人員都沒有因這次軟迫降受到重傷[77][78]。最後這架直升機以45度角傾倒在圍牆一旁[57]。然而由於第一架黑鷹直升機的折損,使得指揮員不得不讓第二架直升機放棄於建築物屋頂垂降的攻堅計畫,改成降落至建築物的外側再以攀登圍牆的方式進入庭院[78][93]。在與原先墜落於庭院的部隊成員會合之後,海豹部隊開始重整攻勢準備直接於地面展開攻堅行動[94];當地時間凌晨1時黎明突襲(Pre-dawn raid)的指令一發出[95][96],這批海豹部隊立刻以炸藥炸毀建築物的牆壁和外側門口並進入屋內搜索[77]。
交戰
编辑
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副總統喬·拜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以及美國國安會的所有成員全都聚集在白宮戰情室監看著海神之矛的戰況,這張照片之後以「The Situation Room」作為標題發布給各家媒體使用[97]。
海豹部隊經過庭院潛入建築物內展開攻堅,並在主建築物處發現2名居住在一樓的成年男子,而在二樓和三樓則是賓·拉登與他的家人一同居住的地方。在這次針對住宅的突擊行動中,海豹部隊由一樓開始逐一往上清除包括二樓和三樓的各個房間[98]。根據報導所表示,建築物內有「許多年紀尚小的孩子……每個樓層都有一兩名,甚至還有一名躲在賓·拉登房間外的陽台上。[77][78]」
除了這次的首要針對目標奧薩瑪·賓·拉登遭到格殺外,另外還有3名男子和1名婦女在這次行動中遭到海豹部隊成員擊斃[99][100]。這些死者包括有賓·拉登的已成年兒子(在確實死者之前曾被新聞媒體推測可能為哈立德·賓·拉登或者是哈姆扎·賓·拉登[58][101][102][103])、賓·拉登的信使阿布·艾哈邁德·庫威蒂(英语:Abu Ahmed al-Kuwaiti)、庫威蒂的兄弟巴爾(Abrar)以及巴爾的妻子布沙拉(Bushra)[35][57][104]。一名未具名的美國高級國防部官員表示,在這些遭到擊殺的5人之中只有1個人在被擊斃前手上持有著武器[96][105]。
在海豹部隊第一小隊進入建築後,立刻在房間門口後方發現作為基地組織成員之一的艾哈邁德·庫威蒂;然而他手持一挺AK-47突擊步槍並立刻對該小隊開火,雙方隨即爆發小規模的交火,最後艾哈邁德·庫威蒂於這次交火中被擊斃[7][106]。隨後海豹部隊第二小隊在主要建築一樓的另一個門口後方遇見了信使的兄弟巴爾,由於他在發現突擊部隊後疑似要前往撿拾一把放置於地上的武器,也立即被特種部隊的成員擊殺;然而在他遺體的旁邊也躺著另一名女性,後來證實巴爾的妻子布沙拉也在這場混亂中中彈身亡。在主要建築物的樓梯間,海豹部隊第二小隊再次擊斃正在衝往他們的一名22歲賓·拉登的成年兒子[7][76][102][106][107]。
最後突擊隊在主要建築的二樓往三樓樓梯處看見了賓·拉登的蹤影[76][108],根據事後描述說當時賓·拉登「穿著一種在當地命名為庫爾塔(Kurta)、附有寬鬆上衣以及褲子的睡衣」,後來調查人員發現在這件衣物上藏有500歐元以及衣服內側縫有兩個電話號碼[58][91][106]。當時美國特種部隊在前往三樓的途中正好看見賓·拉登在樓梯間查看發生了什麼事情。雖然海豹部隊立刻對他射擊一發子彈,但賓·拉登轉身躲過了子彈的射擊並再次退回到他的房間[109]。緊接著突擊隊員立刻跟隨著賓·拉登進入他的房間,並在臥房中看到2位女子也在裡面[47]。其中賓·拉登的妻子阿邁勒·艾哈邁德·阿巴杜·法塔(Amal Ahmed Abdul Fatah)站在賓·拉登,一邊掩護他一邊以阿拉伯語大喊她願意代替賓·拉登死去。1名海豹部隊成員立即向女子腿部射擊1發子彈,並立刻將房屋內2名女子壓倒並拉至一旁;而第2名海豹部隊成員進入房間後,先後以HK416突擊步槍對賓·拉登的胸口以及頭部各射擊1發子彈,部分頭骨遭子彈擊飛[47]。海豹部隊在擊斃賓·拉登後回報說:「為了上帝和國家─這是傑若尼摩、傑若尼摩、傑若尼摩」緊接著報告說:「傑若尼摩 EKIA(指敵人在行動中喪生)。」在白宮戰情室觀看整個過程的歐巴馬在得知賓·拉登遭擊斃後,低聲說道:「我們幹掉他了。」[7][57]
此時海軍特戰研究大隊的成員才在賓·拉登房間內注意到他身邊擁有著兩樣武器可用來反擊,包括放置於身旁的一把裝有7.62×39mm穿甲彈延長彈匣的AK-47突擊步槍(一說則是AKS-74U卡賓槍),以及一支俄製馬卡洛夫PM半自動手槍[7][102]。不過根據他的妻子阿邁勒·法塔指稱,賓·拉登在正準備拿取他的AK-47之前便已經遭到擊斃[110][111]。而根據美聯社的報導指出,當時突擊步槍是安放於門口旁邊的架子上,因此海豹部隊他們應該直到射擊賓·拉登之前都沒有看見槍枝的蹤跡[77][78]。賓·拉登總共中了兩發被稱為「獵鷹」的M855 5.56×45mm 北約子彈[112],子彈分別貫穿被他的胸部以及他的左眼上方處,海豹部隊將這種雙連發射擊的技術稱作「雙擊」(Double tap)[7]。
在海豹部隊進攻住宅的期間,總共有2名女性因而受傷。根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的報導中提到受傷者包括有賓·拉登的第五任妻子阿邁勒·艾哈邁德·法塔,她在事後調查中指出「當突擊部隊進入賓·拉登藏身房間時,她被他們的射擊的子彈擊中了腿部」[113]。另一名受傷女性則是賓·拉登的12歲女兒薩菲亞·賓·拉登(Safia bin Laden),她因為一塊飛濺的碎片在她的腳底或腳踝處劃下深深的傷痕[7][114][115][116]。由於海豹部隊在行動中紛紛遇見許多婦女和兒童,為了防止他們妨礙計畫的進行美軍只得以塑料手銬(Plastic handcuffs)或者束線帶暫時侷限他們的行動[76]。在這次空中突襲結束後,美軍將這批倖存的居民領導至屋外集中管理[53],並讓他們接下來可以「被巴基斯坦軍隊發現並收留」[76]。同時翻譯官員也開始向住在建築內的婦女以及孩童詢問有關的問題,但絕大多數人否認賓·拉登住在這棟屋子裡;同時已經受傷的阿邁勒·艾哈邁德·阿巴杜·法塔(Amal Ahmed Abdul Fatah)則發表了一篇長篇大論的演說[57]。
賓·拉登的屍體由美國部隊帶回基地進一步驗證身份。同於襲擊中喪生的另外4名死者則留在建築物的後院處,並在巴基斯坦的警方和軍方趕來封鎖現場時將這些屍體領回做後續處理[35][117]。
撤離
编辑
一架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早期空中預警第125中隊(VAW-125)的E-2C空中預警機,正準備降落在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攝於2011年4月4日波斯灣。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主要是搭配艦載第17聯隊(Carrier Air Wing Seventeen)執行任務,並隨時為第五艦隊提供有關近距離空中襲擊的支援任務。
在這次襲擊建築物的行動中總共花費了30多分鐘,而如果從海豹部隊成員攻堅建築物到結束為止,則大約花費有38分鐘左右[56]。而根據美聯社的報導,該次行動中在進攻(Offensive)建築物方面的程序約在15分鐘之內便完成[77][78][98]。特種部隊於建築內的時間主要花在搜尋可能出現的抵抗者,因為他們得一邊保護婦女與兒童的安全,一邊「小心地從建築物內地這一房間移動至下一房間、從這一樓層爬往下一樓層」[98]。也因此除了逮捕或者擊殺賓·拉登的任務之外,海豹部隊在清空建築物的路上一方面得找出武器的埋藏點且清除建築物內所有的假門以及路障[76][118],另一方面得在清空建築物後帶走住宅內有用的資訊情報[31]。最後美國情報人員從建築物內搜出三把AK-47突擊步槍和兩支手槍[118],以及包括電腦內的硬碟、外部檔案儲存器、DVD光碟、隨身碟等需要帶回美國調查的「電子設備」[119],情報人員先將這些武器設備堆放於庭院後方進行初步的分析[56]。
由於一架直升機在突擊前便因故緊急降落導致旋翼損壞,而該機也已經無法再載運特種部隊返回基地[69]。最後美軍決定將其就地進行銷毀以保障直升機上的機密設計,這也包括其上最具有特色且具高度機密性的低可偵測性技術[87]。隨後,一批美軍將「從建築物撤離的婦女和孩童移往另一個安全區」,此時飛行人員則開始手工砸毀「包括儀表盤、無線電等位在駕駛艙內的機密設備」,最後另一批海豹部隊的隊伍便在「匿蹤直升機上安裝炸藥,準備當他們撤離至安全範圍後進行引爆」[40][57][58][120]。原先搭乘緊急迫降直升機的突擊隊員,則改搭乘備用的直升機返回基地。雖然美國國防部在有關行動的說明報告中,並沒有提到在返航時有再次回到空軍基地[121],不過從後來揭露的資料訊息中顯示美軍的直升機隊伍最後返回巴格拉姆空軍基地(Bagram Airfield)[77][78]。隨後將奧薩瑪·賓·拉登的遺體改由V-22魚鷹式傾斜旋翼機搭載自巴格拉姆機場起飛,在兩架隸屬於美國海軍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護航之下空運至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上[122][123]。
根據美國官員的說法指出之所以海葬了賓·拉登,是因為美國政府認為不會有任何國家願意接受他的屍體[124];另外在處理屍體之前,美國政府也特地詢問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有關問題,他們則建議可以將屍體海葬[57]。在賓·拉登遭擊斃不過24小時之後,位在北阿拉伯海的艾爾文森號便依傳統穆斯林的宗教禮儀準備海葬。船上的相關作業人員於當地時間上午10時10分開始依循伊斯蘭教葬禮(Islamic funeral)的傳統進行海葬籌劃,到了上午11時時將賓·拉登的屍體徹底洗淨並以白布包裹,放入一個以加重過的塑膠袋內。此外,美軍還安排了一名以阿拉伯語作為母語的人士來禱告祭祀的宗教文句。在禱告之後,裝有賓·拉登屍體的袋子被放在一個平板之上。隨後由海葬的籌備委員會人士共同將其一邊向上傾斜,讓賓·拉登的屍體滑入大海之中[125]。
鑑定身分
编辑
美軍積極地使用了多種方法,來確認屍體的真實身分的確奧薩瑪·賓·拉登本人。使用的方法包括有:
測量身高:根據估計賓·拉登的身體高度應該有193厘米(6尺4寸),因此測量屍體的高度變成了一種依據方法之一。 然而由於在擊斃賓·拉登的現場並沒有一條捲尺來來準確測量屍體的高度,因此海豹部隊要求一名已知身高和賓·拉登身高極為相似的成員,平躺於屍體旁邊來進行身高上的確認[91]。
面部識別軟體:海豹部隊將一張照片轉交給設在維吉尼亞州蘭利的中央情報局總部,透過該處的人臉識別設備將遺體照片和過去賓·拉登的資料照片進行比對,根據這項分析確定有高達90%到95%的機率確定屍體為賓·拉登本人[10][61]。
親人的指認:特種部隊成員要求位在庭院的其中1名或2名婦女前來指認遺體是否為賓·拉登本人,其中也包括有賓·拉登的妻子[126],這也成了確定賓·拉登的確死於這次行動的証明方法之一[10][61]。此外,在行動過程中海豹部隊也確定賓·拉登的妻子還曾呼喚他的名字,這也在無意中協助位在建築物內的美國特種部隊確認屍體的身分[127][128][129]。
DNA確認:根據美聯社和《紐約時報》的報導,真正可以明確指出賓·拉登的屍體身分的方式便是仰賴遺傳指紋分析技術[42]。美國情報人員透過由海豹部隊帶回的組織和血液樣本,和從他另一名死於腦腫瘤的姐姐身上取出的樣本交互比對,進而確認了屍體的身分[130]。根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所說,「總共自賓·拉登取出兩個樣本:其中一組DNA樣本先在巴格拉姆進行初步分析,隨後發送電子資料回報給華盛頓特區。另外一組樣本則將會自阿富汗帶回,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工程。[10][61]」其中實際的樣本取得方法可能是一名軍醫使用擦拭棒取得骨髓樣本,或者是直接利用口腔黏膜測試(Buccal swab)取得脫氧核糖核酸樣本[57]。根據一名資深的美國國防部官員所說:
“
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的實驗室分別對脫氧核糖核酸進行分析,證實屍體的確是賓·拉登本人。我們從他的身體上收集DNA樣本,盡量且全面的和賓·拉登大家族的DNA族譜進行比對。根據這樣的交互分析,無疑的他就是奧薩瑪·賓·拉登。如果在這樣的分析基礎上發生判別錯誤的話,其可能性大約只有11.8萬億分之一的機率。[131]
”
邏輯推測:一名國防部官員指出,在對從阿伯塔巴德的藏身處中帶出的資料初步審查後,「評估這麼多項目的資料內容,其中包括奧薩瑪·賓·拉登本人和他與其他人的網絡對應關係,以及一些錄下來的影像檔案……這些只會出現在他身上。[131]」
巴美溝通
编辑
根據一名隸屬於巴拉克·歐巴馬政府的美國官員指出,美國政府並沒有與巴基斯坦政府告知有關這次襲擊的相關訊息,巴基斯坦政府直到行動結束後才收到美國的通知[2][132]。大約在當地時間凌晨3時左右,才由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可·馬倫向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Chief of Army Staff)阿什法克·佩爾韋茲·卡亞尼(Ashfaq Parvez Kayani)告知這次於阿伯塔巴德的作戰行動[133]。
根據巴基斯坦外交部的官方聲明,指出這次行動操作完全是由美軍主導進行[134]。雖然一度有一名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官員向媒體指稱,巴基斯坦政府也出席了所謂的「巴美聯合行動」會議[135],不過巴基斯坦總統阿西夫·阿里·扎爾達里斷然否認這一說法[136]。根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報導說,巴基斯坦的戰鬥機曾一度緊急起飛,試圖找到並確認美國是否是有透過直升機進行突擊行動[69]。巴基斯坦外交部秘書薩勒曼·巴希爾(Salman Bashir)後來證實巴基斯坦軍方在意識到這場攻擊行動後,確實有派遣F-16戰隼戰鬥機,但他們到達建築物上空時美國的直升機便已經離開[137]。
住宅成員身分
编辑
根據美國官員提出的報告指出整棟住宅總計有22人居住,其中海軍特戰研究大隊總共擊斃包括奧薩瑪·賓·拉登在內的5人[68]。不過巴基斯坦官方則提出一份相互矛盾的報告,在文件中暗示可能實際上有超過17名人士在突襲行動結束後仍然生還[138]。《星期日泰晤士報》隨後發表一本被認為是海豹部隊行動時所遺留下來的袖珍指南,在其所報導的摘錄內容中註明了可能出現在住宅內的居民其圖片以及說明[139]。在這本指南中列出了一些賓·拉登的成年子女和他們的家人,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人在襲擊時發現他們出現在這棟建築物之中[140]。一直到今日為止,仍沒有準確可信賴的資料來源可以證實哪些人居住這棟建築之中[138]。
當地反應
编辑
早在當地時間凌晨12時58分,一名住在阿伯塔巴德地居民索海伯·阿薩(Sohaib Athar)便在Twitter發出了一系列的更新消息,描述其「罕見地」聽到直升機在上空不斷盤旋發出噪音,以及幾個窗口突然爆炸的巨響。最後在凌晨1時44分時一切又歸於平靜,而直昇機大約在凌晨3時39分時飛越城市上空離去[141]。也有幾個居住在一旁的鄰居從他們的屋頂上看到美國特種部隊衝進庭院的過程,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說道:「我看到士兵從直升機跳下來並開始走向那棟房子的庭院裡。他們還用不通顺的普什圖語指示我們關閉燈光並待在房屋裡面。[142]」另一名接受採訪的男子則說他聽到射擊和尖叫聲,之後還聽見摧毀墜地直升機的爆炸聲響,他還指出爆炸毀壞了他臥室裡的窗戶,而一些燒焦的碎片則被棄留在附近處[143]。
當地一名保全人員則說他在美國人剛離開後不久便曾進入屋內查看情況,之後才由於軍隊封鎖現場而被迫離去,他說:「那裡總共有4具屍體,分別是3男1女。另外還看到一名女子也已經受傷……地板上還殘留有很多血,當遺體被抬離建築物時可以很輕易看到屍體上的槍傷。」許多目擊者則提到襲擊行動的那段時間中,無論是電力還是手機服務都無法使用[144],一些軍校的學生也有提及這般狀況[145][146]。此外許多住宅也在該段時間內相互發生停電的情況,不過沒有人特別記起是在哪段時間;一名記者在突襲結束後採訪數位當地居民,他們則說當時認為這是一次例行性輪流停電(Rolling blackout)的結果[147]。喀拉蚩新聞報導則稱5月1日晚間有一架直升機於阿伯塔巴德墜毀,同時報導中還提到在巴基斯坦軍事學院(Pakistan Military Academy)卡庫爾路(Kakul Road)附近出現激烈的交火[148]。
巴基斯坦的三軍情報局則在事後報告中,質疑海軍特戰開發小組襲擊建築物後總共逮捕了約17名到18名住宅成員中,美軍可能將其中1名倖存者帶回美國審問,而這人可能就是賓·拉登的成年兒子。三軍情報局地官員提到生還者包括有賓·拉登的妻子、1名女孩以及年約8個月到9個月的孩童,但在這其中都沒有找到賓·拉登的任何一個兒子。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巴基斯坦安全官員援引報告說,賓·拉登的女兒在事後告訴巴基斯坦的調查人員說賓·拉登其實是被生擒,然後被美國部隊拉往他的家人面前進行處決,在槍殺之後才將賓·拉登的遺體拖到一架直升機上載走[149][150][151]。